DNA损伤反应及其抑制剂的现状与未来
郑雪怡 谢丹* 蔡木炎*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州 510060)
摘要 :
DNA损伤应答(DDR)是真核生物细胞关键的响应机制, 通过识别和修复DNA损伤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癌症常常伴有DDR通路的失调, 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和肿瘤进展。因此,靶向DDR通路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该综述首先阐述了DDR的关键修复通路。对这些通路分子机制的全面理解促进了抗肿瘤药物的开发, 这些DDR抑制剂特异性地靶向DNA修复的关键介导者, 包括PARP1、ATM、ATR、CHK1、CHK2、DNA-PK和WEE1。此外, 该文探讨了DDR抑制剂应用的多方面挑战, 包括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耐药机制的存在、抑制剂的选择性和毒性, 以及临床试验设计的复杂性。最后, 该文讨论了提高DDR抑制剂靶向治疗效果的策略, 重点关注了生物标志物驱动的精准医疗、创新的联合治疗方法、先进的药物递送方式, 以及人工智能在优化治疗效果中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