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刊浏览 > 第47卷, 第3 期

前言


徐瑞华 朱孝峰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州 510060)
摘要 :

    时光荏苒,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走过了二十载。二十年来, 实验室始终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核心要义, 致力于肿瘤防治领域的科研攻关与技术革新, 为我国乃至国际肿瘤防治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回溯至2005年3月, 在时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曾益新教授领衔下, 依托省部重点实验室根基, 深度聚焦科学问题, 精准锚定主攻任务, 积极组织申报并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首任主任曾益新院士领航下, 实验室紧扣运行管理、人才引育、队伍建设等多个关键环节, 前瞻性地推行一系列创新性举措, 推动科研水平实现跨越式飞跃, 在行业内引起广泛瞩目。

    2017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接过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重任, 在传承前期优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 以更为笃定的步伐迈向管理创新和制度优化之路, 尤其是在大团队建设和临床研究两大关键领域, 勇于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凭借开拓进取之精神, 助力实验室攀登新的高峰, 斩获更为耀眼的成就。至2023年, 为紧密贴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以国家重大任务、原始创新及关键技术为驱动力,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秉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理念, 立足华南高发肿瘤精准防诊治策略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 在预防、智慧医疗与早诊、精准治疗、新药创制等多元领域深耕细作, 收获诸多原始创新成果, 临床诊治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为我国鼻咽癌、肠癌等肿瘤防治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鼻咽癌致病机制、筛查早诊、精准治疗全链条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 实验室均傲立国际潮头, 鼻咽癌5年总体生存率飙升27%; 于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领域攻坚克难, 突破技术瓶颈, 消化系统肿瘤诊治实现重大突破, 晚期肠癌5年生存率显著跃升, 铸就国际临床实践新标准; 搭建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新体系, 开创以新药为核心的治疗新方案、新标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效剂、EB病毒疫苗研发成果斐然, 成功实现转化落地。二十载砥砺奋进, 实验室累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值此二十周年欢庆之际, 受《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邀请, 组织策划了《肿瘤精准诊疗研究进展》专刊。由本实验室深耕在各方面的专家从肿瘤致病新机制、肿瘤诊疗前沿技术、肿瘤治疗新靶标与新药研究、肿瘤精准治疗研究进展四个方面着手, 全面展示实验室在肿瘤精准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突破性进展。这一专刊不仅是对实验室二十年科研成果的总结, 更是对未来肿瘤精准诊疗研究方向的展望。我们衷心感谢所有为实验室倾尽全力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支持者。正是源于你们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实验室方能铸就今日之辉煌。展望未来, 实验室将矢志不渝地遵循“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的发展理念,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强基础研究, 力促原始创新; 深化有组织科研实践, 促进临床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 力求在前沿领域斩获重大理论突破, 在防、诊、治关键环节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向着世界级肿瘤医学重大创新基地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 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奉献更为磅礴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进, 共绘实验室璀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