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山萘酚抑制HepG2细胞增殖潜在分子机制的探析
柯飞燕1,2 张定国1 罗贵钊2 伍志伟1,2*
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结合细胞实验探讨罗汉果抑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潜在分子机制。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罗汉果活性成分与靶点, 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肝细胞癌相关靶点, 二者靶点经Venny平台取交集, 得到罗汉果治疗肝细胞癌 的潜在靶点。以潜在作用靶点为基础, 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GO/KEGG)富集分 析后, 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罗汉果治疗肝细胞癌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和“药物成分–靶点– 通路–疾病”网络图, 经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获得核心作用靶点。选择药 物活性成分(山萘酚)和关键靶点, 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以山萘酚为实验药物、 HepG2为研究对象, 采用CCK-8法筛选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有效浓度,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亡率, Western blot检测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表达水平。筛选出罗汉果有效成分11个、作用靶点77 个, 肝细胞癌的疾病靶点7 773个, 二者共有靶点62个; 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75个生物功 能单位和87条信号通路; 筛选出罗汉果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潜在核心靶点p65、JNK1、Caspase-3、 AKT1等10个; 20 μg/mL以上的罗汉果山萘酚能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提高细胞凋亡 率, 显著上调p65、Caspase-3表达水平和下调JNK1、AKT1表达水平。罗汉果山萘酚具有抑制肝癌 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活性, 然而罗汉果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功效和作用特点, 提示 罗汉果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