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刊浏览 > 第43卷, 第7 期

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范航平1,2 梁平1,2*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03; 2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杭州 310029)
摘要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RVC)致病机制复杂, 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少部分患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并伴有皮肤相关疾病。该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以右心室为主的室性心律不齐及纤维–脂肪组织替代, 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左心室受累症状。现有研究表明, 该疾病主要与桥粒蛋白编码基因突变有关, 另外一些非桥粒蛋白基因突变与疾病表型的关联性存疑。疾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以及精确化实验模型的建立可为探究突变位点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 利于阐明基因与疾病表型的相关性, 从而进行靶向治疗。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耗时且具有挑战性, 因此对这些突变的具体功能的认知仍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携带特定的心肌病相关突变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可被认作一种理想工具。该文就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产生的分子机制, 包括突变基因、激素水平、运动状况在内的致病因素, 以及来源于患者体细胞的iPSCs研究模型三部分进行总结讨论, 旨在对该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