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刊浏览 > 第43卷, 第3 期

海鞘再生的细胞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范玉苹1 杨秀霞1,2,3*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海洋生物遗传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青岛 266237; 3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青岛 266003)
摘要 :

再生现象在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 但不同物种的再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别。无脊椎动物 如水螅和涡虫等再生能力较强, 具有部分组织或细胞即可再生出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 被称为整体 再生; 而脊椎动物的再生能力相对较弱, 局限在某些特定器官或身体结构, 被称为部分再生, 如蝾螈 的附肢。海鞘作为进化上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尾索动物, 既包括具备整体再生能力 的群居类型, 如拟菊海鞘(Botrylloides leachii), 其可以利用部分血管残片即可再生出完整个体; 也包 括只具有部分再生能力的单体海鞘类型, 如玻璃海鞘(Ciona robusta), 其只有出入水管和神经复合 体等器官才可再生。鉴于海鞘的进化地位及其具有的不同再生能力类群, 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再 生的理想模式动物。该文系统分析总结了海鞘不同类群所具备的整体再生和部分再生的各自细胞 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并比较归纳了导致海鞘不同群体具有不同再生能力差别的可能机制, 展望了 海鞘再生研究的未来方向, 为理解后生动物再生能力的演化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