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综合诊断及分离毒株gE和TK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曹龙龙1,2# 刘照虎1,2# 刘方峰3 孟凡亮1,2 李焱1,2 焦秋林1,2 姜子昕1,2 杨玉栋1,2 李宝全1,2* 刘思当1,2*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2山东省动物生物工程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泰安 271018; 3山东省新泰市龙延镇兽医站, 泰安 271200)
摘要 :
2012年以来, 许多使用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过的猪场广泛性出现伪狂犬病毒(PRV)感染, gE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 伪狂犬典型病例不断增加。2018年3月鲁南地区几个种猪场先后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疫情, 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且死亡率高。通过对病死猪及死胚剖检进行初步诊断, 取病料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 病死猪均可见病毒性脑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及淋巴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 在病变的神经元、肝细胞、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等细胞核内见红染包涵体。对分离到的4株PRV进行了gE和TK基因的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发现, 4株PRV的gE和TK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9.3%和98.9%~99.6%, 与国内流行毒株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99.1%~99.7%和98.6%~99.8%, 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流行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3%~97.8%和98.8%~99.5%, 表明4株分离株高度同源, 与国内PRV变异株处在同一分支, 而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毒株遗传距离较远。传统疫苗对PRV变异毒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 给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