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刊浏览 > 第42卷, 第1 期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大鼠后肠发育中Fibronectin与Laminin β1的表达及意义


吴芳1,2 谷成超2 毕杨2 郭振华1 王佚1*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 400014;
    2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干细胞治
摘要 :

该文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构建SD大鼠肛门直肠畸形模型(n=32), 探究FN(fibronectin 1)与LAMB1(laminin β1)在大鼠胚胎后肠发育过程的表达及意义。对照组与模型组均于E11.5~E16.5、E18.5、E20.5剖宫取胎, 记录胎鼠身长、体质量、尾长、大体形态。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1与LAMB1 mRNA及蛋白在对照组及模型组胚胎后肠发育中的表达。对照组生长发育指标在各个时间点均优于模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1与LAMB1在胚胎后肠发育中呈连续动态表达。对照组中, q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二者表达高峰为E15.5, 主要均匀分布于泄殖腔上皮黏膜层和基底膜。在模型组中, 二者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E11.5~E16.5均显著上调, 表达高峰较对照组滞后出现在E1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 二者在泄殖腔中呈现出高表达和分布不均匀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ATRA诱导的肛门直肠畸形模型组胚胎生长发育滞后, 后肠发育中FN1与LAMB1表达上调且峰值延迟, 可能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发生有关。
    


CSTR: 32200.14.cjcb.2020.01.0002